酗咖啡的乐园

前天开始一天要喝掉至少三杯咖啡,

「乐园」

一杯用来清醒昨夜的“熟睡”,

「失乐园」

一杯去做今日地狱之下的魔鬼,

「复乐园」

最后一杯,是循环往复的无数杯咖啡。

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

我自己努力说服我自己「父母在,不远游」,可在我的认知里「游必有方」是存在的,而且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大可不必以「教养、礼节、传统」去约束谁谁,房思琪不也因为所谓教养之类谋杀的么?
百善孝为先 道理我自然是懂的,或者说道理我是知道的(懂不懂不一定),善有善的方法,你说在家附近工作、学习,时常回家看看父母,这是善、是孝;他说在哪工作不重要,时常回家看看的也不见得有多孝顺,那些生活所迫常年不回家的也不见得就是不孝。目前空巢老人的确很多,但在我看来如果因为所谓「孝」放弃了去深造去成就事业的机会,怕也是一种不孝吧。我还没有做父母的体验,可在我这3年中最常听到的就是做人要出息,要出人头地,是啊,奋斗这么多年来考学,不就为了能进入高一层次的社会阶层么,那进去了会有什么好处呢?

  • 更多的人脉
  • 更多的机会
  • 更优质的生活条件
  • 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 ……

那这样的生活真的是值得穷其一生去追求的么?在当下世界观里答案倾向于肯定。社会的物质条件还没有达到共产主义的高度,就连基础的全面小康社会也要在三年之后才能达到,所以去极力的追求事业或学业也是当下较为主流的观念吧。可有些人就觉得「父母在,不远游」是万年不变的定律,是圣人言,没错,是圣人言,可圣人还有下一句「游必有方」啊,这断章取义的本领,怕是跟「天才是 99% 的汗水加 % 的灵感」异曲同工啊 (个人认为励志没错,可在曲解甚至强加解释的去拿圣人名人的话去给别人励志便是不道德了,首先爱因斯坦的话重点是在 % 的灵感上,而不是所谓励志的 99% 的汗水,致使很多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后没有得到应有的收获,此人便去责怪爱因斯坦了,可这还是爱因斯坦那句话么,这是 误导 啊) ,家人所谓的「担心」确实是最能触及软肋的字眼了,可 大学四年每年回家两次研究生三年,每年一次工作三年,每年回家几次 相比,区别呢?难道真的在济南甚至明水更甚刁镇某工地待一辈子?不现实啊,赚钱不多,买不起房买不起车,为何呢?

mother_wechat

现在想来,高中三年,大学前三年听到了不少从父母嘴里说出来的关于邻居某在外工作(路桥),常年不回家的哥哥评头论足,“赚再多钱有啥用啊,还不是没地方花!” “天天在工地,在家也有这种工作啊,回来还能陪陪爹妈多好啊,孩子不懂事啊” “这么大了还没找个媳妇,天天在外地,还在工地上,上哪去找媳妇啊,到最后不还得让爹妈操心么,这么大了,也不小了,还不让家里省省心” …… 这话啊,不在多少,可这理啊……

考虑一下我到底要的是什么,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项。到处都是选择,可我不比《人生复本》的主人公,也不比《命运石之门》的凤凰院⋅凶真……我没有回头路,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好选择的准备,

Please deliver my emotion.

胡言

倒数的第几天,
我竟睁不开双眼,
工作和考研,
迷乱成一点。
天边,
没有第二条世界线,
一蓑烟雨阶前,
狭衣秋已寒,
任日夜无眠。
「行路岂知难」
为钱,
奔于生计的疲倦,
多一点,再多一点钱。
为精神彼岸,
写着幽恨的词笺,
戴月披星为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