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桜
「四月」和「樱花」好像天生一对,贵树和明里。
「四月」和「樱花」好像天生一对,公生和薰。
「春天」和「樱花」也是天生一对吧,春树和樱良。
昨晚看完电影后发现有人给一星觉得很不合理,直到今天才恍然意识到,这部电影的「门槛」其实不低,首先「因为一个人而改变」是没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或接受的,以至于短评的热评第一是:
很不能理解,临死的女主为啥一定要在死前改变男主生活。没有和朋友交流的生活,也不错啊。一定要有很多好朋友的生活才正常吗?
这怕不只是没有经历,连最基本的理解能力都没有吧,樱良并没有所谓的「一定」在死前改变男主生活,恰恰是男主最后才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间被樱良的言行所改变,其实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罢了,要硬说是女主「要求」男主做的一件事,大概也只有「和恭子成为好朋友」了.
再一点,貌似多数人都把《胰脏》当作一部爱情片来看,可真的只是爱情片么?还是,根本就不是爱情片?
「你和我的关系怎能用这种随处可见的话语来表达呢。」
这句话不就是答案么?而这部片子开头给出了一个设定「外国人好像有人相信把人吃掉后,死人的灵魂会继续活在吃的那个人里面喔!」嘛,虽然春树并没有把樱良的胰脏吃掉,可从春树性格的改变来说,樱良的灵魂不是已经在春树的身体里永存了么?所以,从在医院中春树问樱良的问题来看,不也强调了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是讨论死生问题的么?
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会有什么收获呢?
再一个「门槛」就是这部影片的文学梗貌似不少,单纯男主的名字就是「志贺直哉」和「村上春树」的组合;片中出现的第一本让我留意的是《古今和歌集》,虽然与电影可能没什么关系,但看过《源氏物语》之后对这本书有些在意呢;其次,夏目漱石作品的出现似乎是很有意思的编排,「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和「今夜月色真美/月が绮丽ですね」是不是有些异曲同工;《小王子》的出现推动了剧情发展,在最后春树是否能完成约定也是令人忧心的一点,最后遗书部分出现以《小王子》情节为背景的片段或许是借《小王子》「当我们开始寻求,我们就已经失去,而我们不开始寻求;我们根本无法知道自己身边的一切是如此可贵。」说些什么吧。
那么再加上文学梗的理解是不是更容易看懂了呢?
两种人的对比/两人的救赎/死生的探讨
摘录樱良的原话:
活著…這個嘛…就是這個,「活著」就是和某個人心靈相通,這種行為就是「活著」吧。認可某人,喜歡上某人,變得討厭某人,和某個人在一起會很開心,和某個人牽手,這就是「活著」。如果一個人待著,那就沒有辦法認識到自己的存在,與其他人的關係就是「活著」,我是這樣認為的。我的心在這裡是因為有大家在,我的身體在這裡是因為能和大家接觸,所以,人活著才有意義,通過自己選擇,才能像我們一樣,在這裡「活著」。